在前两篇文章中,我们分别讨论了“物理密室”和“心理密室”。现在,让我们回顾一下它们的定义:
- 物理密室:凶案发生在物理上确实地上锁的房间内;重点:上锁手法、行凶及处理凶器的手法
- 心理密室:凶案发生在别人以为已经上锁的房间内;重点:伪装密室的手法
请读者们想一想,这样的分类方式是否存在问题?
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,先前的讨论,不论是上锁也好,伪装也罢,聚焦的对象一直是客观意义上的“手法”。然而,正如现实中所展现的那样,一件凶案的发生,并不只是客观因素的堆砌,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——所谓“主观因素”,在这里既是指“动机”。
那么,动机又是如何为“密室杀人”添光加彩的呢?
读者们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:案发现场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密室?当然了,凶手出于迷惑视听的目的,将现场布置成“不可能犯罪”的样貌,这天经地义,但是这就是唯一的动机吗?或者,从更宽泛的意义上,我们还要问:密室一定是由凶手制造的吗?如果不是,那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呢?
一、制造密室,乃是别有用心
密室是一种“不可能犯罪”。换言之,它给别人留下这样一种印象:这个房间对外是封闭的。那么,对内又如何呢?我想答案不言而喻——若是有人被发现和尸体共处一室,那么此人必定会成为头号嫌疑人。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,自然可以被我们聪明的凶手大加利用——只要有针对性地留下某些证据,就可以把罪行栽赃给别人。
过程往往是这样的:
- 凶手找个理由(比如:
这里有好康的!)将陷害对象X带入案发现场,随后设法使其失去意识(当然,这两步也可以颠倒,但是把人搬来搬去太费劲啦)。 - 在X昏迷的过程中,布置好密室,并且留下“关键证据”(例如把X的指纹留在凶器上)。
- 这之后,只消等待尸体被发现,嫌疑就会自然地落在X身上;如果凶手想做得绝一点,那么自行承担起“发现者”的角色,也是可以的。
不过,作为幕后黑手,你最好祈祷:选中的那个倒霉蛋不要是个侦探,也不要有个聪明的侦探朋友。
到此为止了?
不,并没有这么简单。我们还漏了一种重要的可能性——凶手即是死者。换句话说,这是自杀。
当然,这种情况很罕见,我们也可以想象,死者在做出”牺牲“自己的决定时,心中怀有着怎样坚强的意志。不过,相应地,回报也很丰厚:
- 既然是自杀,意味着死者不必考虑怎样离开密室,只需从内部锁上房门即可。
- 同时,若是想让”谋杀事件“的发生有理有据,还可以在弄晕X后,故意在房内制造声响,营造出两人发生争斗的假象;待到目击者们破门而入,便会发现尸体和受伤晕倒的X。
- 为了让X事后的证言显得更不可靠,还可以在X有意识时故意让他对某些事物留下深刻印象,随后再设法处理掉。
至于自杀手法,常见的有,用冰做成的武器、利用重力制造被刺杀的假象等。
二、密室乃是由凶手以外的人制造
我在开篇时已经提及,本系列文章不考虑作案者有多人的情况。那么,在这个前提下,能够推导出的可能性只有两种:
1. 受害者将房间上锁
这似乎有些违反直觉。按说,受害者若是还有气力,自当尽力求救,为何反倒把房间锁起来呢?我们不妨揣摩一下其心理:
(1)保护自己
这大概是我们能想到的第一个合理解释——既然受害者认为锁门比呼救重要,那么他也许就是认为锁门更能保护自己。例如,可以想象这样两种情况:
- 受害者在房间外被袭击,随后慌不择路逃入房间内,将房门反锁。
- 凶手以为行凶成功,或者因为犯罪后的惊慌、恐惧逃走,受害者在尚存活的情况下,害怕凶手会再次返回,因此将房间上锁。
(2)袒护凶手
这就有些不太寻常了。也许是受害者曾经对凶手有过什么不当行为,亦或许是纯粹出于善意,总之,虽然被凶手袭击,但他心里却对凶手怀有羞愧、自责、同情之类的情感;因此,他不希望凶手被抓住,所以自己锁上房门——这样的话,他的死就可能被当做自杀或意外。
2. 第三者X将房间布置成密室
奇怪,奇怪。X并未犯案,却冒险布置了密室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首先,这很可能还是包庇。比如说,X是凶手很亲近的人(管家、秘书等等),因此出于维护心理帮助了凶手。
或者,X自己可能还有更邪恶的意图:他不在乎有人被杀,不在乎凶手逃逸;他布置密室,只是为了干扰大家的视线,只是为了让整件事更加混乱······
······好吧,让我们认真一点分析。X的目的如果不是包庇,那么就只可能是为自己谋取利益。只不过,为什么布置密室会对自己有益呢?可以想到的是,X希望凶手不被抓到,或者至少希望这个案子陷入僵局;进一步地说,X很可能是想趁这个机会实施别的犯罪——因为只要布置得当,就可以把祸水引到之前的凶手身上。
或者X就是脑子有问题。
三、给倒霉蛋们的自救指南
1. 不要跟陌生人一起走。
1. 不要赴一些可能有危险的约,特别是对方声称会告诉你某个“秘密”。
2. 当你发现自己身处密室,旁边还有一具尸体的时候,不要出于好奇去触摸尸体,更不要拿起凶器仔细端详。
3. 接上条:最好的方法是立即大声呼救。
4. 接上条:有时候呼救会让你的处境更麻烦。
4. 接上条:离开现场后,及时向你的侦探朋友求助。
5. 接上条:你说你没有个侦探朋友?那你凉了。
6. 接上条:在这种情况下,自求多福吧!
以上就是本部分的全部内容。这次文章里并没有附上示意图,但私以为理解上并无大碍,读者们觉得如何呢?如果有任何的理解问题,欢迎在页面下方评论!
敬请期待下一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