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理、近代史和电子游戏
密室讲义:物理密室篇(下)

密室讲义:物理密室篇(下)

前一篇文章里,我们讨论了物理密室的第一种情形,亦即“犯人进入房间行凶”。不过,虽说花样上锁看起来似乎很是炫酷,但若是仅停留在这一层面,难免有浅尝辄止之感……

有没有办法,可以不进入房间就完成凶案呢?

如果能想到这一层,那么犯罪的空间无疑就大大拓宽了。只是,嘴上说说也许很容易,可要怎样才能达成这个目的呢?有两个难题摆在面前:

  • 杀人手法。在前一篇文章里,我们并没有考虑这个方面,因为在“入室”的前提下,怎么杀人显得无关紧要——毕竟人为鱼肉,我为刀俎。不过,这一次可就不一样了——在不进入房间的情况下,怎样“隔空杀人”呢?(中二禁止!
  • 处理凶器。假设你,一位凶手,利用毕身智慧成功杀死了敌人——但却忘记要回收凶器。这下子,情况可就很不利了:很容易就能推断出,凶手正是因为未曾入室,才没能回收凶器。因此,若要混淆视听,则处理凶器的环节必不可少。

可以想见,这两个问题并非孤立——凶器之种类,显然直接决定了回收的难易程度。不过,若是简单地将处理凶器看作行凶的延伸,则难免会制约思维的发散。因此,下面我将分开讨论这两个问题。

一、杀人手法

1. 凶手设法让目标移动到自己面前,随后将其杀害

这是基于一种反向思维:若是自己无法靠近受害者,那么不妨让受害者靠近自己。不过,请注意我在小标题中的表述——这实际上暗示了两种方案:

  • 诱导受害者自行移动。例如,受害者与凶手熟识,这种情况下,凶手在窗边呼唤,受害者虽然可能觉得奇怪,但也多半会答应,这之后…要杀要剐,任君处置。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窗户、换气窗之流以外,钥匙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虽然发挥空间比较小,但也可以通过拆卸锁芯来扩大洞口(前提是你有办法装回去),并且比较隐蔽;常用的凶器有手枪十字弓等。
  • 凶手移动受害者。设想一个封闭的房间,仅在离地面四五米处开有一窗户,这若是要求受害者自行移动,未免过于为难;因此,可以设法将受害者“升高”到窗户旁。下面四幅图展示了一种情形:

当然了,这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。在某些情形下,凶手需要做的,是将受害者“平行移动”。例如,受害者腿脚不便,只能坐在轮椅上行动,凶手在长棍的末端绑上铁钩,设法钩住轮椅,即可将对方移动到身旁。亦或者,凶手利用某些道具,使得地板发生倾斜……

又或许,凶手不是将被害者“升高”,而是“降低”……

以上都是我的妄想。

2. 凶手利用房内布置好的机关、遥控装置杀人

凶手事先潜入房间内,设置了某种装置,使得其可以“隔空”行凶。常见的手法有:破坏电器,使其漏电,或者一经使用即爆炸;设置由绊索感应器等触发的发射装置;利用凸透镜聚焦阳光,从而引燃、引爆房间内的物品;破坏房间内的供气装置,使得受害者开灯点烟时将其引爆;在取暖设备上做手脚,使得有毒气体(瓦斯、一氧化碳等)泄漏。

与此同时,现代科技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可能性。例如,受害者正躺在沙发上熟睡,凶手操控房间里的护理机器人等等,机器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?),将沙发抬起并倾斜,从而导致受害者滑落,脑部受重击而死。

所以,我想……也许房间里啥也别放比较好?

3. 凶手利用房间的缝隙、洞口杀人

请记住一个真理:对人封闭的房间,不见得对别的东西也封闭。若是自己无法进入房间,那么只要将能够杀人的东西送进去不就好了?基于这个思想,我们有了这样的两种手法:

  • 将箭矢、刀剑、子弹从外部射入房间
  • 将瓦斯、一氧化碳等毒气通入房间

虽然难免显得老套,但是这种手法方便又简单,灵活度很高。

4. 凶手利用植物、动物杀人

好吧,我知道这个标题乍一眼看是有些扯淡……不过客观地说,由于动植物种类繁多,习性多样,大多数人对其不甚清楚,若是用它们来犯下罪行,可以说相当隐蔽。唯一的问题在于,若是使用不当,很容易出现公平性的问题(从天而降的XX非洲动物、XX亚马逊雨林植物),因此,还请各位凶手多加注意。

首先是植物,最常见的就是一些汁液、花粉有毒,或者能释放出浓郁香气的。这类植物,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置于房内,那么在其中生活的人就面临着致命威胁。读者们可以搜索一下“不能入室的植物”,就能大致有个体会了。

再说动物。猫狗之类相对温顺的,一般不会采用;受凶手青睐的,往往是那些习性飘忽不定动辄发怒的动物,因为只要设法挑衅,就可诱导其攻击受害者,并且表面上还让人觉得这是一场意外。或者,凶手还可以在小动物的爪上涂抹毒素,受害者被其抓挠,多半不以为意,随后却中毒而死。

所以,下次有人送你花啊草啊动物啊什么的,你应该……高兴地收下,然后留个心眼

二、处理凶器的手法

1. 凶手让凶器自然消失

若是谈到“自然消失”,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干冰凝固的血液做成的武器;随着时间推移,武器融化,凶器也就这样消失了。需要注意的点是:

  • 若是使用冰,最好确保融化后产生的水可以及时蒸发,否则留下湿润的痕迹会显得可疑。
  • 若是血液,最理想的情况是能用受害者的血液;如若不行,至少应该保证血型上的一致。

就事后处理而论,干冰应当是不错的选择,但是储存问题同样值得注意。

当然了,最干净的方法还是……炸成灰烬

2. 凶手利用机关将凶器送出房间

同样是机械手法,这一次的目标却不相同。

  • 首先,与上篇所提类似,凶手可以将绳索、细线绑在凶器上,这样只要拉动绳索,就可以在密室外将凶器回收。
  • 更为迷人的是,凶手甚至不用亲自动手,就可以“自动回收凶器”。方法是:将机关连接到室外的某个机器上(例如水车磨盘),当机器开始工作时,就可以带动凶器运动,从而自动离开密室。
三、给侦探们的建议

1. 观察房间的空间结构,尤其是尸体、窗户(换气口、门)之间的位置关系。尸体是否正好位于窗户的正前方?亦或者,尸体的正上方(正下方?)是否刚好有一个大小合适的洞口?

2. 密室中是否留有一些不太自然的物品?是否有拖痕摩擦痕?是否有水渍?(是不是很眼熟?没错,上篇中也提到了这个)

3. 密室外围是否有一些明显刻意的布置?是否有人为的”通道“或”桥梁“,使得凶器可以被运出密室?

4. 现场是否摆放有花草?如果有,那么是受害者要求摆放在室内的吗?还是受害者身边的人做的主?

5. 受害者是个养动物的人吗?动物是否在案发前后有不自然的举动(例如,案发前的不自然举动,可能是凶手的预演)?

6. 电器的故障是偶然吗?电器是否很久以前就存在隐患?

7. 房间内是否有护理机器人?

以上,就是本篇的主要内容。由此,密室讲义之“物理密室篇”就到此结束了,各位觉得怎样呢?如有意见和建议,欢迎评论!

下一篇,我们将探讨“心理密室”,敬请期待!

 

分享你的感动(和吐槽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