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理、近代史和电子游戏
密室讲义:番外篇

密室讲义:番外篇

前一篇文章里,我们讨论了密室的“动机”;再加上之前所探讨的种种“手法”,这本讲义看上去已经很完备了(自以为如此)。不过,事实是,一旦你尝试给某个事物做分类,结果就注定不会完美——总存在一些可能性,看上去好像属于某个类别,仔细一想又好像有点牵强。我们这篇也不例外。

因此,为了让这本讲义更加充实,我添入了这篇文章,打算介绍一下那些游离于本篇之外的“可能性”。

(注意:本篇叙述并没有一个主的脉络,行文逻辑可能不像之前那样连贯,请见谅。)

一、开放的“密室”

当我们看到“密室”这个词的时候,我们首先想到的场景,大多是“房间”。不过,广义地说,像广场、走廊这样开放或半开放的场景,若是因为证人或者客观证据的存在,呈现出了“不可能犯罪”的景象,它也从事实上成为了一个“密室”。

我们不妨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:

1. 雪地里的足迹

有一些阅读经验的读者应该知道,雪地,或者与其性质相似的泥土地,经常能够成为破案的重要线索。这源于一个基本事实:人走在雪地上会留下足迹。但是,一些更有经验的读者们会明白,有时候足迹告诉你的并不是事实

我们来看一个最简单的模型:被害者陈尸于广场中央,周围被积雪覆盖,只能看见一条足迹通向尸体。这时,广场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“密室”。

首先,这不是自杀,因为在这里讨论自杀毫无意义。

那么,这就是谋杀了。接下来的问题:足迹是如何造成的?

首先,足迹只有一条,说明犯人和受害者并没有同时走在雪地上。

那么,就有三种可能:足迹是受害者留下的;足迹是犯人留下的;足迹是用特殊的方法留下的。(我们不讨论有搅屎棍存在的情况)

  • 受害者留下:不太可能。若是排除远程杀人的手法,那么犯人只能沿着受害者的足迹行进,而这会显得很不自然——因为受害者此时尚还活着,他不太可能对此视而不见。
  • 犯人留下的:很可能。方法是:犯人在降雪后,扛着被害者走到广场中央,之后再沿着先前的足迹倒着走回;或者,犯人在降雪前就杀死受害者,等待降雪后,再用同样的方法制造足迹。
  • 特殊方法:事实上,犯人根本不用亲自留下足迹 。秘密是,在地面上事先按照足迹的形状撒上盐——雪遇盐后,会加速融化,从而露出地面,一条足迹也就形成了。

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,就不再赘述了。

2. 众人的死角

目击者的证词往往是很重要的,但俗话说“当局者迷”。有时凶案明明就发生在证人面前,但他们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,对此“视而不见”,给凶案的侦破带来了极大烦扰。

我们还是从实例出发吧!假设有这么一个场景:

读者们是不是觉得很熟悉?没错,就是之前用过的丁字走廊,不过我们做了一些修改:走廊的三个末端分别站有一人,他们监视着走廊中部的门,以便在犯人出现之时将他当场擒获(至于他们怎么知道的,不要在意细节)。正在那月黑风高之时,门开了,犯人从中走出。于是,监视者开始了行动。对方见两侧有人,先是选择前进,却也很快被逼回;就在他逡巡之际,其他人赶到,一齐向他扑去,可却扑了个空!前一秒,他们还感觉与犯人近在咫尺,下一秒对方却已不见了!这是怎么回事?

首先,这不是魔法,犯人一定是用什么方法将自己隐藏了起来。可是,从图上来看,他能躲去何处呢?再说了,明明有三个人看着……

等等,真的有三个人吗?门两侧的人可以看到彼此,那倒还好说;可谁知道正对门的那个是不是真的在呢?如果能想到这点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解释是:正对门的就是犯人本人,他悄悄从窗户溜出,通过其他途径进入房间,再从门里出来。至于他为什么会先向前跑,也不是因为慌不择路,而是为了争取时间,从而卸下伪装

经验法则:证人不总是诚实的,尤其当有好几个的时候

二、无意为之的密室

我们之前曾多次谈到一个词:先入为主。当时所做的阐释是,人们的一些固有观念被凶手所利用,从而隐瞒自己的犯罪事实。不过,读者们是否想过,固有的观念也有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呢?比如说,明明是一场意外,却被当作了谋杀

举个例子:死者陈尸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内,身上有外伤,房间内部十分凌乱,乍一眼看,显然是被人袭击;然而经过仔细调查后,却没有发现外人进入的迹象。

读者们应该立刻就会有这样的想法:凶手一定是用了极其巧妙的手法,隐藏了自己的犯罪事实。不错,很可能是这样。

但并不一定。设想这样的情形:某天夜里,X锁上门窗,上床睡觉。只不过,他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。X做了一个可怕的梦,并且,由于噩梦的作用,X做出了一些非常激烈的动作。这些动作可能导致他从床上摔下撞到尖锐、坚硬物体;或者,如果X身旁刚好放了把武器(比如说…一把不太可靠的老式手枪),那可能就会…我想大家都懂。

还有另外一种情形:X嗜好喝酒,某天夜里,他锁上门窗,自己在房里对月独酌。不幸的是,X饮酒过度,使得他陷入一种半癫狂的状态,跌跌撞撞,四处乱窜,从而引发了悲剧。

锁上门窗是个好习惯,但却不能避免一切的不幸。

三、给侦探们的建议

1.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易下结论。(否则可能被反转糊个满脸

2. 怀疑所有能怀疑的人。

3. 接上条,必要情况下,要怀疑侦探。

4. 越不可思议的事,越说明一定有合理解释。

5. 接上条,永远不要相信消失、瞬移之类的鬼事。

6. 有时候你第一个想排除的可能,就是真相。

这篇番外,姑且也就到此为止了。当然,我知道即便是有了本篇,整个系列也并不算完整。不过,有开始就得有结束,我必须在篇幅和内容完整性上做出某种妥协,这点还请大家见谅。

不管怎么说,读者们若是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,欢迎回复!

下一篇,我将对之前的所有内容做一个总结,作为本系列的收尾。敬请期待!

分享你的感动(和吐槽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