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理、近代史和电子游戏
密室讲义:结语

密室讲义:结语

终于,到了要做总结的时候。在前面的五篇文章里,我以个人的阅读经验,试图给密室杀人这一类型梳理出一个脉络,即:

一、物理密室

  1. 上锁手法(简单OR繁杂)
  2. 行凶手法(需要在场吗?)
  3. 处理凶器的手法(别丢下任何东西)

二、心理密室

  1. 时间交叉型(推定终究只是推定)
  2. 行为伪装型(胆大、心细)
  3. 地点置换型(奇妙的错觉)

三、动机相关

  1. 别有用心的密室(也许我可以脱罪)
  2. 凶手之外的人(你锁它干嘛!)

四、其他

  1. “开放”的密室(新内容,老套路)
  2. 无意为之的密室(从各种意义上,别多想)

当然,以我贫瘠的阅读量和经验,这样的归纳显然是不完备的。首先,为了尽可能创造出一个清楚、有层次的分类,我故意忽略了一些可能的密室类型;其次,由于非此即彼的分类思想,一些手法的分类显得有些僵硬,与所属类别的联系不那么紧密;最后,出于控制篇幅的目的,同时也是因为本人能力不足,很多叙述只是点到为止,没有进行深入讨论。

不过,就像我之前所提到的那样,当你决定要做出一个归纳的时候,它已注定不会完美——因为归纳往往是伴随着缩略的。更为重要的是,现实情况下的密室,往往不会有纸面上的来得单纯。事实上,一个完美融合了各色诡计的故事,才可以真正称为卓越。因此,读者们切不可过分执着于简单的分类。

我说这些,并不是意味着本系列文章没有价值(当然不会没价值的啦)。我认为,寻找答案本身,或者说寻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那些思想,要比答案本身更为重要;若是知道如何抽丝,那么剥茧也就手到擒来了。也正因此,我在叙述的过程中,并不满足于直接给出答案,而是试图重现侦探们的推理过程。虽然还很不成熟,但希望这些文字,可以给读者们些许帮助。

本专题,“密室讲义”,到此也就接近尾声了。不过这并非终结。本人会持续进行学习,从而逐步将先前的问题加以完善。当然,已经写定的文章,我是不打算再做修改了。至于其他那些新东西,我会另开专题加以讨论。

敬请期待后续文章!

分享你的感动(和吐槽)

5 Comments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